《思想的力量》第三季之《问题导向 创解难题》这一集的实地探访,重庆外语外事学院观察实践团来到“魅力重庆”无人机表演现场,沉浸式体验这场科技盛宴的台前幕后。
当数千架无人机在夜空编织光影传奇,师生们不仅见证了视觉奇观,更触摸到了科技赋能城市文化传播的脉动。
每一盏光点
都是不眠的坚守
(2023级播音与主持艺术1班 苟嘉琪)
下午四点的江边,暑气未消,重庆卫视无人机执飞团队已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准备。深圳大漠大智控技术公司重庆项目负责人李经亮的话语道出了背后的不易:“从准备调试到航线校准,每一个细节都要反复打磨。”我们看到,技术人员顶着烈日逐一检查无人机状态,调试信号频率,只为确保夜晚的完美呈现。这让我读懂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深意——夜空中流动的光影,实则是无数个星夜里的专注与坚持。
展开剩余56%轨迹里的巧思
是文化传播的新密码
(2022级新闻学深度报道1班 张莺)
与重庆卫视党委委员、副总编辑刘爽宇的交流,让我们对无人机表演的传播价值有了新认知。“‘请你吃瓜’的互动设计,不只是博眼球,更是想让观众成为传播的一份子。”他提到,通过社交平台发起话题,鼓励游客拍摄互动画面、分享观演感受,这种“表演+社交”的模式,让重庆故事有了更鲜活的传播路径。原来,无人机矩阵勾勒的不仅是图案,更是连接城市与大众的情感纽带,为文化传播注入了新媒体时代的活力。
当无人机在夜空中渐次点亮,重庆的轮廓在光影中愈发清晰,同学们的思考也随之延伸 —— 这场科技与文化的碰撞,除了视觉震撼,更藏着哪些深层的城市叙事密码?执飞团队如何在一次次调试中平衡技术精度与文化表达?
下一篇,我们将走进光影落幕之后的故事,探寻科技赋能背后更动人的坚守与传承……
作者|钱初阳
排版|黄思源
发布于:重庆市科元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